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地位
一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(一)萌芽阶段(1921—1927)(二)形成阶段(1927—1935)(三)成熟阶段(1935—1945)(四)继续发展阶段(1945—1976)二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(一)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(二)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三、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(一)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,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,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(二)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来看,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,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(三)从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来看,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,是我们民族的骄傲
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
无
立场方法逻辑: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三重维度
无
毛泽东思想与湖湘文化
无
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——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和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导读
无
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解读
一、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的写作目的(一)清算党内“左”右倾错误的需要(二)应对错综复杂抗战形势的需要(三)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二、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的主要内容(一)《实践论》:深刻揭露主观主义的认识论根源(二)《矛盾论》:具体批判主观主义的方法论错误(三) 《实践论》和《矛盾论》的内在统一性三、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的当代价值(一)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思想指导(二)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锐利武器(三)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经验借鉴(四)为人民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提供有益启示
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导读
一、《反对本本主义》的写作背景 (一)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“瞎指挥”(二)党内“左”倾错误日益严重(三)红四军内教条主义之风盛行二、《反对本本主义》的主要内容 (一)全文主旨:反对教条主义 (二)重要论断: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(三)调查方法:“五要”“两问”三、《反对本本主义》的现实启示(一)坚持理论创新,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(二)坚持实事求是,一切要从实际出发(三)
《为人民服务》导读
一、《为人民服务》全文诵读二、《为人民服务》的写作背景(一)马列主义的指导(二)长期的革命实践(三)崇高的人格风范(四)张思德的牺牲三、《为人民服务》的主要内容(一)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(二)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观(三)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身不足的态度(四)阐述了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四、《为人民服务》的现实启示(一)要坚守党的根本宗旨,永葆初心使命(二)发扬自我革命精神,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(三)坚持党的领导,凝心聚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
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导读
一、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的写作背景(一)突破国民党压制的必然要求(二)统一全党思想的必然选择(三)丰富毛泽东思想的必然举措 二、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的基本内容(一)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(二)新民主主义政治(三)新民主主义经济(四)新民主主义文化三、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的价值意义(一)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的价值(二)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的意义
《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》
一、对毛泽东的评价(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、理论家)二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(一)毛泽东思想的涵义(二)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(三)毛泽东思想的体系三、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(一)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(二)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(三)坚持和注重党的自身发展(四)坚持和注重党的自身发展